沒想到短短幾年內台灣單車運動發展地如此迅速,各縣市也爭相推出自行車道,假日跟不上汐萬團,自己4+2去。
一路從台北殺到九華山,這裡是常有遊覽車來參訪的名剎在,停車超級方便,很多師兄師姐在走動,車內安全也多了點,所以今天的出發點就是九華山網挑鹽古道的入口囉。
十點多的太陽已經火辣辣啦,但暖身起來也沒比較快,離開九華山剛映入眼簾就是一大片的茶園,感覺很不一樣說,大部分茶不是都種在較冷的地方?亦或是孤陋寡聞而以。
不過sophie今天神采奕奕哩,完全不畏懼紫外線,衝衝衝!
趁著還笑的出來拍一張XD
乾掉的茶樹也不時見到,是已經採收完了嗎?
銅鑼的天比台北藍太多了。
離開茶園的路大多是一邊樹一邊竹的產業道路,平路及上下緩坡交錯。
很快就遇到觀景平台,視野看起來不錯,但是忘了拍...... 冏
平台旁就是挑鹽古道的入口,下次有機會再來走走。
也是到這裡才確定我們走的是銅鑼自行車道哩。
接著的路大多是平的,但臨時亂入的坡卻是短而陡,噗噗~剛爬上來的她一定很喘,趕緊問安先XD
出發約半小時抵達科管局的觀測站,喏大的草皮上佇立著有玻璃帷幕的白色建築,叫人不注意都難。
騎到這已經很長一段平路,樂勝樂勝!
觀測站附近叉路口有供遊客休憩的涼亭,路也都長的很像,還好地上有明顯指標不致走錯。
真搞不懂涼亭為何都喜歡蓋在髮夾彎旁,106乙也是,這個短險降坡還挺陡的咧。
滑到底路邊有個不知道給人休息還是給車休息的遮陰處。
頂上用網讓藤蔓類植物生長,自然風喔。
啊不過沒得坐下來休息,害我的表情都木然哩... 冏rz
過了個小緩坡,景忽然開闊了起來,心也跟著舒坦呢。
又出現一個很陡的險降坡,這對sophie是個挑戰,短坡感覺就像是海盜船一般,慢慢滑就好,安全第一!
路上遇到的第一支警告牌,不過在通往天橋的步道邊做這個不知給誰看捏?
噫~路這麼小,難道汽機車也要走嗎?
這張就比較明顯了,汽機車是有右邊道路,先往下再往上。
跟寬廣的VIEW來合照......只是都被我的大頭擋住咧XD
風景還是要獨照才清楚。
優美的造型天橋及一望無垠的景色,算是整段自行車到最大的賣點吧。
啊咧,我肚子跑出來嘞......冏rz
不過橋上風也很大,瞬風一來車就倒了。
還特別設計的一個突出部來停放單車,好一個雙宿雙飛XD
噫~難道出了天橋只是迴個彎然後陡降嗎?看到sophie都不爽地鼓嘴啦!
認真一查,原來是剛剛叉開的車道啦,在橋下做個S彎再往上。
離開在回眸一下這個好地方,不過地方政府你是不是該保養一下,掉漆嚴重哩。
沿途唯一的公廁,有重要戰略價值,紀錄一下先XD
到吊橋頭當然又是跟汽車道分離。
在天橋看的向海的景,在這看靠山的景。
騎在上面聽著木板咖拉咖拉的,加上吊橋微微的搖晃,有另一番刺激捏!
離開吊橋不久又是茶田。
這邊也是古道磐勾崎的入口,A4印刷的簡介,應該是地方人士的作為吧,也突顯出官方的不重視性。
往下一望,還真一整個古道......只能說,路是人走出來的。
這個涼亭也很有意思,混搭風,不知道是一開始的設計還是後來補上的,但路咧,不要懷疑,就是穿過那個黃斑馬水桶路檔。
穿越路檔後路也明顯變小,只剩茶園陪伴著我們......
接近正午的陽光已經強到不見臉啦。
抵達虎頭崁休憩區,這裡算是大一點的休息區,設備也較完善,一旁也停有多部汽車在QK。
這裡也有指示牌,不過一旁的紅色字體警告牌是......
後面也有一條路,可以確定不是那一條,嘿嘿,這回縮肚子哩。
先照指示牌的方向走...... 果然是錯的,應該乖乖聽紅字警告牌的話,這路只是越走越荒涼......
回到原路,右轉走汽車開進來的那條才對,接下來都是一路下滑九湖,好像選了太爽的方向走。
據sophie的說法,這家休息站他們以前曾經來借過WC,記著先,萬一以後有需要XD
到九湖總算可感染人氣,轉而體會鄉村風情。
左邊有很多休耕的水梯田,從看沒感覺,要從省道上看過來就美了。
回到九華山下的路口,車輛的出入也多了,要小心騎哩。
一旁的賞菊告示牌清楚地說明,不過現在不是季節,等杭菊季再來。
整個順時針繞圈路線最累的就是上山的這一段,都是急陡的短坡。
加上車子又多,真的要格外小心,尤其是遇到遊覽車時,最好還是先讓他不要龜在他前面哩。
下山的車子也常飆很快,尤其是這個髮夾彎,常有車越過中線飄過來。
爬至2/3處有集中攤商在賣農產品,吃的喝的都可以在此補給,尤其是遊覽車一下車,小店面就被擠的水洩不通。
看到交管人員就表示停車場到啦,YA~
整體而言,這段自行車道是很舒服且簡單的,不管是順時針(緩降坡+平路+短陡坡),還是逆時針(急降坡+平路+緩升坡),即便是女生也都可以休閒騎完,算是很符合大眾口味的自行車道,而且有流汗運動到,唯讀要注意的就是騎車時間,不要像我們透中午的來騎,體力都在艷陽下流失,再則可以挑桐花季或是杭菊季來,有更多不一樣的玩法哩,下次還要再來。